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调到2%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目的在于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
价格是经济运行冷暖的衡量指标,也是提振微观主体信心的关键。此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目标是3%左右,实际增长了0.2%。目前CPI同比持续低位徘徊,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连续28个月下降,GDP平减指数连续七个季度为负。价格偏低造成宏观经济与微观体感存在温差,微观主体对经济复苏感受不深。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价格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相比于2024年各省份将CPI目标设定在3%左右,今年年初召开的各省级两会上,除个别省份(湖南为“与全国一致”,山东为“保持合理水平”,西藏为“3%以内”)外,绝大部分省份CPI涨幅目标均设定在2%左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这既是当前物价低迷压力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的紧迫性,2025年政策对物价的重视程度将会更高。中央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地方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改善供求关系,整治内卷式竞争。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分析,从过往经验看,我国设定CPI上涨3%左右的目标,更多是为了防止物价过快上涨,3%是上限目标。但最近几年物价持续低位、需求不足,政策逻辑需要从“防通胀”转变为“促回升”,下调目标符合实际情况。年度CPI目标更多意义在于引导和管理预期。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与其设定一个“够不上”的目标,不如下调目标,接近实际,反而更能凝聚共识,汇聚起实现目标的动能。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祝嫣然
相关阅读
上年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2月份的对比基数,导致今年2月份同比受上年价格变动的影响为负。
151 03-09 11:39
陈昌盛表示,从历史经验和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物价温和上涨是经济运行健康的一个表现。
65 03-05 13:36
2021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萎缩是最重要的直接因素。
330 02-27 12:22
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149 02-19 16:39
去年四季度以来价格水平有初步改善的迹象,但整体中枢仍低,达到更合意和合理的位置仍待时日。
243 02-11 11:3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